近日,2023年度濰坊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競賽結果揭曉,我公司在本屆競賽中再創佳績,共收獲39個獎項,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5項,獲獎項目覆蓋市政工程 (含道路、橋遂、給水、排水、固廢處理、燃氣、熱力、風景園林等 )、水利工程等綜合工程獎項和建筑智能與建筑電氣、環境工程、水系統工程等專項工程獎項,彰顯了我公司在工程設計領域的綜合實力。
主要項目介紹:
1. 寶通街(和平路-志遠路)快速路工程(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寶通街快速路工程是我市構建現代交通體系進程中的第一條城市高架快速路,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該項目總投資28.8億元,全長9.5公里,道路采用全線高架形式,高架道路為雙向6車道,地面道路為雙向8車道,是我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技術工藝最先進的市政立體交通項目。工程于2021年1月12日立項,4月17日開工,2022年1月1日建成通車。
2. 站南廣場片區綜合開發市政配套工程(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站南廣場是濰坊市片區綜合開發的龍頭項目,規劃面積30.76平方公里,總投資45億元,是集道路、排水、綜合管廊、照明、電力、綠化、交通于一體的綜合性市政配套工程。建設過程中融入小半徑、密路網、微循環交通理念,落實行人優先、公交優先,形成片區慢行系統和公交系統骨架;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落實生態優先;融入精細化設計理念,結合南大營特色街區,落實歷史文化傳承,形成高品質城市南客廳。
3. 濰坊市健康街(G20 高速口-楊瓦路)工程 (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健康街(G20高速口-楊瓦路)是濰坊市東西向城市主干路,作為濰坊的“東大門”,是濰坊對外的門戶。該項目建成后,成為展示濰坊城市品質和形象的“新窗口”,助推高品質城市建設,促進濰坊市經濟發展。
4. 高密市2020年城區高溫水環網及余熱回收綜合利用工程(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高密市2020年城區高溫水環網及余熱回收綜合利用工程有效解決了電廠余熱資源浪費嚴重的問題,將城區供熱體系由“分片供熱”升級為“環網供熱”,形成“一城一網”、“一網多源”供熱格局,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5. 濰坊市虞河下游箱涵(高鐵至污水廠段)及調節池工程(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濰坊市虞河下游箱涵(高鐵至污水廠段)及調節池工程,新建排水主通道、治理河道,創新性建設半地上式調節池,并配套合流泵站、中水泵站。工程實施后,虞河流域整體的調蓄能力、排污能力全面提升,削減溢流污染能力增強,區域防洪排澇標準提升,助力實現濰坊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徑流控制目標。
6. 濰坊高新區濰安路(東風街一桃園街) 綠化提升及口袋公園工程(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濰安路(東風街—桃園街)綠化提升及口袋公園工程,設計總面積9.5萬平米。工程依托道路兩側38米寬綠帶,精細化設計,打造帶狀城市公園,通過精致的綠化景觀、豐富多彩的口袋公園設計,優化城市布局,提升公共空間品質與使用體驗,成為高新區的綠色會客廳。
7. 未來實驗學校海綿城市改造工程及環境提升工程(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未來實驗學校海綿城市改造工程及環境提升工程,依托學校現有優勢條件,構建集雨水收集、傳輸、下滲、調蓄等功能為一體的海綿雨水系統。利用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卵石溝、景觀水系等措施,顯著降低了校園的雨水外排量,同時有效削減了徑流污染物排放量,為緩解學校內澇、改善水質提供了有力支撐。“寓教于樂,打造可呼吸的校園海綿景觀典范”——將海綿城市雨水理念根植于每一位學生心中。省部級專家多次蒞臨視察,并給予高度評價,該項目被住建部專家及濰坊市海綿辦專家評選為濰坊市十大海綿樣板項目之一。
8.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利民河、溎河、崔家河防洪治理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二標段(獲優秀工程勘察設計成果一等獎)
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結合上游治理工程,系統治理溎河、崔家河等,確保行洪排澇安全。通過本工程的建設,解決了崔家河沿線防洪問題,保護了沿線萬畝良田、多條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輸油管道、膠東調水總干渠、工業園區、居民住宅等,改善了當地的投資環境,推動了濱海區域經濟的發展。